顯示具有 革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革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osdc 2011 小記

聽完比較有印象的………實作的場次我完全沒辦法,我是嘴砲魔人,講得一嘴好程式。


Ingy döt Net
http://ingydotnet.github.com/cog-osdctw2011-talk/  

關於 wikileaks,人民跟政府的權力關係顛倒了。

Ingy 十誡:

http://ingydotnet.github.com/cog-osdctw2011-talk/034.html
DRY 原則,寫過的程式就不要重寫了。
別人在做的事情,除非真的有必要,就不用自己重弄一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找一個新問題去解吧。

http://ingydotnet.github.com/cog-osdctw2011-talk/036.html
每一件我們做的事情,都注定失敗。
所以最好不做不錯。
但還是得做啊!
所以盡量早點嘗試去做吧,越常失敗越好。
要當一個大失敗者!

http://ingydotnet.github.com/cog-osdctw2011-talk/039.html
「要想出對人類有貢獻的點子。(而不只是為 iphone 用戶服務…)
這個時代的問題是:如何確保科技的持續發展是對每個人都有好處,而不是增加了貧富差距。要拉起貧困的國家、以及富裕國家的窮人們,給她們一個機會過好日子,光是科技是不夠的,必須用道德來引導科技發展。如果希望科技能做得更多,而不只是為有錢人提供玩具而已。」

http://ingydotnet.github.com/cog-osdctw2011-talk/041.html我的身體就是我的神殿(所以我的靈魂就是我自己的神嗎?)
要愛護身體跟精神,要運動,每天!要吃好睡好。這樣才能活久久寫久久賺久久…



Jesse Vincent 的 RT4 血淚重寫實錄。
(因為他講的是英文,如果我沒有聽錯、誤會他說的意思……)
是說 RT 開發團隊起了一個念頭:

因為這些 code 用的是將近十年前的 library 跟 code base ,所以我們在寫 RT4 的時候,想說把他*用新的 library 重寫一次*吧!
雖然 netscape 犯過這樣的錯誤(連結),不過因為我們已經有完善的 test cases 幫我們綁住 code,所以我們應該不會落到跟 netscape 同樣的下場吧~


現場他還講笑話:「
我們 RT4 本來想說這週可以做完啦,雖然沒辦到,但是至少也到 release candidate 了。
但是我昨天才知道 4 在中文裡面是不吉利的,這實在太糟了,我們的團隊裡面還有個說中文的人耶!而他這三年竟然都沒跟我說,第 4 版不吉利。
在我的文化裡面,6 才是不吉利的啊,妳們看看 Perl 6 !」

結果是,因為 RT4 是個 open source ,所以有很多別人的 extension 都 based on it, 光是要確保這些 extentions still works 就超麻煩的,以致於 RT4 寫了三年也搞不定,最後只好跑回去把 RT3.8 重新打開來,修到 3.999...

所以結論是,不管舊的 code 再糟,盡量一點一點把他翻新,千萬不要任意全部丟棄!



聽同事講別場的。
某大大的心得分享大意,說到:「
寫程式要盡量方便同事閱讀,而不是自己寫爽寫快就好。因為大部分的狀況我們一定會有同事 / co-worker 嗎,所以這幾乎是個定律了:要為可閱讀性而寫。
至於那很少出現的,程式只有自己一個人寫的狀況,我是這樣看的:
在只有自己一個人工作的專案,其實也包含了三個人,那是 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跟 未來的自己,未來的自己常常會看不懂現在跟過去的自己到底在寫些什麼鬼,所以我的意思就是,*任何時候*我們都是在團隊工作,我們都要為可閱讀性而寫。 」


都是一些已經聽過的想法了,但是再提醒自己一次還不錯。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COSCUP 2010 第二天小感

第一天我這 1/4 議程看到最好的演講者是宗豪先生(連結),所有能上去講點東西的人都是寫程式的大大,不過「別讓聽講的人睡著」跟 programming 能力就是兩回事了。
宗豪是一個比較優秀的演講者,聽他的演講會有種在心中隨著音樂節奏喊「gogogo!」的感覺。


第二天最有印象的講者是,從 google跳槽到台達電的翟本喬先生。
事後想想,他演講內容的重點其實既不是 open source(他用了一個 apple II 程式來跟 open source 作最低程度的切題),也不是 google(因為他已經離職了),更不是台達電(因為他都在講 google)。
比較像是一個胸懷願景的前輩分享他的經驗吧,而他的願景就是一邊達到環保、省電、愛地球的同時,順便幫公司弄大生意賺大錢。(連結一)(連結二

從他的經驗分享我看到的是:
一個能「把程式寫好」的軟體工程師已經不簡單。
而把程式寫好之外,還能細心的發現、計算、並且「用正確的方法攻擊正確的問題」,就能把他「寫好程式」的能力用在對的地方,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再加上能清楚表達自己意見、並且說服別人的口才,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天才。



講到台達電跟省電這兩件事情,又讓我想到這個「減碳生活 blog」(連結)。
假設 blog 版主對耗電量的計算大致上正確,我們看看這數據:


1.兩人搭電梯上下九樓兩次(0.176kg)
2.使用日光燈管八支兩小時(0.32kg)
3.使用電腦十小時(0.19kg)

這顯示我們隨手關燈、關電腦、拔插頭省下來的電量,可能還不及我們搭兩三次電梯。
這可能是因為,電梯是一種超級笨重的東西,裡面有齒輪啊、大鋼纜啊,要讓它動起來遠比讓小小的電腦進行運算,來得費電多了。
真的想要省電減碳,就要省在刀口上,別再對電源開關斤斤計較的同時、又搭電梯搭得很高興了。

而且注意到,因為電梯的平衡原理,「發現一個人搭電梯下樓的耗電量,竟是一個人搭電梯上樓的107倍!」
所以如果你上班的地方是可以走電梯下樓,而妳的腿又沒有什麼大毛病的話,盡量走電梯下樓吧。
或是積極一點攔住快要關門的電梯,進電梯之後多等一下看看有沒有別人要進來,別讓電梯進行效率低的工作。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DVD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DVD
是另一套 BBC 製作的,講述繪畫藝術的 DVD。

Simon Schama 似乎是個藝術歷史學者,拿到英國 KBE 爵位的人,也就是說他是個,騎士。(用力一踩馬鐙)
我印象中上次看到 KBE 是一個叫做 William Gates 的美國軟體公司的創辦人。
想起來英國爵位可以頒給一個(超級宅男工程師)美國人也真有趣,女王真是個心胸寬大的人啊。


我是因為看了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 piece 之後,才經由 amazon 的關連看到這部 Power of Art。
取得來源同樣是好方便好便宜的台北市立圖書館。
(多年老梗)圖書館不愧是各電玩遊戲中可以大幅增加研發點數的好設施啊。

跟 private life 比起來,這部 DVD 更加著重在「藝術家」而非「藝術品」,
分成的章節也就是 Caravaggio, Rembrandt, Van Gogh, Picasso 這些藝術家。
講述的方式也跟 private life 旁徵博引各專家學者不同,完全都是 Simon Schama 一個人的意見,
所以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會看到的是 Simon Schama 跟我們講「他自己的觀點」。

我這門外漢當然對 Schama 的專家論點沒有什麼意見,
問題是我有點不喜歡 Schama 不斷歪眉撇嘴的嘴臉,
就好像我稍微有點在意 private life 中評論家 Richard Cork 非常抑揚頓挫的語氣一樣。
(Schama 老師 Cork 老師你們說話一定都要那~麼用力嗎?)

剩下的時間會用演員演出藝術家的生平,
這可能導致我以後看到 Caravaggio 就會清楚的想到那個飾演他的演員,
兇暴、瘋狂、眼中充滿血絲、髮絲沾滿汗水的可佈模樣。
Schama 一個人獨力寫出的旁白,他自己在鏡頭前介紹,還有鮮明的情節,感覺跟 private life 差很多不太習慣。
能加強印象也算是好事啦。

不變的是同樣辛酸澀辣的八卦內容,
而主角是藝術家當然是比藝術品,八卦內容也就更引人入勝,
介紹了藝術家從年輕時初發跡、到全盛、到破敗的階段。
雖然這些資料在 wikipedia 都看得到,不過有人演成小電影感覺就是不一樣。
而且也訂正了我「林布蘭很有錢過得很爽」的錯誤觀念。

(突然發現很難收尾,來個林布蘭式的無尾的結局好了。)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20090327 政治學筆記


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閒燕。
處農必就田墅。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
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弟,旦昔從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頡焉。是故其父兄之教
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


階級、族群的分別一直存在,所以從來不是問題。
教授說:「有階級、族群之分」不是國家的問題,上位者的力量不夠,才是問題。

美國在六零年代爆發黑人民權運動,主因是當時美國經濟衰退,越戰失利。
才使得一直存在的族群問題有機會爆發出來。

統治者若有足夠的力量,就能讓整個系統穩固,反之則整個系統潰散。(大概就好像漫畫寄生獸最後一段的「後藤」一樣吧。)


所有(進步的)政權都是「外來政權」。
例子:
希特勒不是德國人,他是奧地利人,是一戰中少數得到鐵十字勳章的「士兵」,他以此證明了他對德國的貢獻。
拿破崙不是法國人,是科西嘉被法國吞併之後,才得到了去巴黎軍校的機會。
政權是否外來不是問題,不夠卓越、貢獻不夠多,才是問題。你是什麼不重要,你做了什麼、能做什麼才重要。

由此講到,西方貴族會擁抱枯燥乏味沈悶的軍旅生活,因為流血暴力衝突是生命力量昇華的唯一契機。
(或是不用講那麼偉大。沒當過兵的男人,在選舉的時候就是會被拿出來批評啦。)


統治。
統:reign。治:rule。
reign 不只是治理,更重要的是領導。各部會空降的政務官的功能不是在於處理技術問題,而是在於讓底下人安心。
例子:「丙吉問牛
宰相理陰陽,管大事。


Stockholm syndrome
Code V.S. Law
Code 基於 honor: you should
Law 基於 punishment: you shouldn't
高位階的憲法,比較不想 shouldn't
1980's  Oliver North 一手包辦美國介入 Nicaragua 內政的工作。對抗「桑定政權」。
1960's CIA 用非法資金成立幾家航空公司幫助運送越戰物資,其中之一變成後來的華航。
Oliver North 經手20億美金但卻沒有放入自己的口袋,他的格局已經大到把整個國家當作玩具,所以就不是很在乎存款買得到的玩具。


農業社會對政治的貢獻是,在馴服動物的過程中,也馴服了人。
講到控制人心的力量,必須要擁有超越常人的三種力量 superior force of pushnishment, reward, persuasion。
(一講到這我就想到,John Kenneth Galbraith 的「權力的剖析」也講這個。)


美國的名校、軍校,訓練的貴族人才,就是學著把全國人民框住,框在「國家」這個框框裡面。
要認清自己的類屬,認清自己的階級,自己的立場。(然後才能說什麼拋開、平等、天下為公、世界大同…)

Qualia(demostrating of power)
第一層:集中力量展現實際利益、可提出交換的好處。
第二層:legitimacy:合理性、正統性。
第三層:legality:合法性。加上了法律的制約。
(這讓我想到羅馬。牽強的套用到 Augustus,他的「第一層」是將凱薩的遺產分給羅馬人,他能保障羅馬的安定,等等實利行為。
「第二層」是身為凱薩養子的正統性。「第三層」這合法性則是元老院選他當執政官等等。
「五賢君」或是「五惡君」裡面有個例子,就是缺乏名門貴族血統這正統性,導致失敗。
而圖拉真皇帝這個西班牙行省人,則是靠著第一層跟第三層,努力的成為第一個行省出身的皇帝?



史記劉邦
諸臣飲酒論功擊柱。臣子建議「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失(治?)天下」
劉邦即位:「吾今日方知天子之貴也。」
(但是菁英韓信是罩不住的所以跑了。)


社會穩定都建立在這些套牢在家庭裡面的可憐虫身上。這很重要。(太政治不正確了。)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Kiva 789

「弄臣,既然你要說話,幹嘛不一次說清楚?」--刺客學徒

7.Group Loan:

Kiva 上有一些案主,是屬於 Group Loan,就是一群人聯合起來,跟當地機構借一筆比較大的錢,然後自己去分。
這對當地機構的好處是,減少每單位金額的處理手續成本。
而對我們這些放款者的好處是,如果一個 Group 當中有人跑了,其他人要負擔連坐責任,把總數還出來啦。
感覺起來好像比較不容易被倒帳:
http://www.kiva.org/about/help/questions?subtopic=General%20Field%20Partner%20Questions#question9
要方便選到這些 group loan,在 sort by 欄位就要選擇「loan amount」,然後從最後面的案件開始選。這些 group loan 的金額很自然的會比其他案件高。


8.Blog banners:

http://www.kiva.org/about/spread/

有不同式樣的 blog 貼紙,幫助 kiva 傳遞她們的訊息。blogger 的最愛。
快點用各種既不搭配也不美觀的貼紙,把你的 blog 給塞爆吧~~~

9.一次25$就好,不用急。

Kiva 上面的 lender 很多,每個案子大概都是一兩天就募到全額款項了,所以不用替他們著急。有參與就不錯。


10.匯率問題:

Paypal 的付款方式有兩個選項:

1.其他兑换选项
2.更改

此時選「其他兑换选项」,又出現了兩個選項:

1.「用PayPal的兑换程序完成使用我的卡货币的交易」。
为了我的方便,原始交易币种和我要支付的兑换金额将被披露。我理解MasterCard与Visa有一个币种兑换程序。我已选择不使用MasterCard与Visa币种兑换程序,并且不会就与此兑换有关的任何事求助于MasterCard与Visa。

2.「在给我的账单中使用卖家列出的币种」。
直到我收到来自发卡方的卡账单后,才会知道此次交易所采用的外汇汇率。我知道若选择此选项,发卡方将决定用于此次交易的外汇汇率,而且直到我向发卡方支付费用后才会被告知所采用的外汇汇率或者额外的外汇兑换费用。

如果選了第一項,你會看到「PayPal截止到2008年9月5日的汇率: 1 新台币 = 0.0304065 美元」
經過換算,跟我自己刷卡的實驗之後,我發現 PayPal 給的匯率是 1:32,好像總是比我的信用卡的匯率差,所以我都選第2項。


11.Field Partner 利率問題。

雖然我們借錢給當地人是拿不到利息,但是 Kiva 合作的 Field Partner 是會跟當地人收利息的。想到這點,我就會盡量選擇利息比較低,至少也要「相對當地利息」比較低的。
像是 Azerbaijan 的 komak credit union 就很上道,利息才 3%: http://www.kiva.org/about/aboutPartner?id=30




12.這個網站有抓圖:
http://terrylogin.blogspot.com/2007/09/20.html



13.Microplace:
有一個類似 Kiva 的網站 Microplace。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可以收到 2% ~ 3% 的利息的。
不過現在只限於美國公民才能參加,要填 social security number,所以我們就不用管了。
http://a5288.blogspot.com/2007/11/microplace-kiva.html
https://www.microplace.com/

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Kiva 微型基金放款步驟 123(還有456)


我一開始看到 Kiva 也覺得好像很難用,加上沒用過 paypal,所以申請了帳號之後,就放在那邊好幾天。
後來發現其實就是以下這三件事情組合起來:
1.一般 blog 註冊流程。
2.一般網路商店刷信用卡購物流程。
3.用 paypal 作為退款的媒介。

抓圖實在是很累人的事情,所以我只用文字描述,真的有觀眾看不懂,我再想想看要怎麼辦。

Kiva 放款 123:
1.連到 Kiva 首頁: 
2.註冊。
點選最上面 Register ,註冊一個帳號。
填填姓名、Email address、密碼等。
3.登入。
             註冊完之後,點選 Login 登入。
就用妳剛剛填入的 Email address 跟密碼。Kiva 好像連確認信都不會發到 Email 信箱耶。
 
以上這三項都不是什麼大學問,跟註冊 blog 一樣簡單。

Kiva

4.選一個放款的對象。
點選 Lend ,就會出現一些等著跟妳借錢的中小企業業主啦。
http://www.kiva.org/app.php?page=businesses
這一頁就有比較多的選項可以選了,有 Status、Gender、Sector、Region、Sort By
Status 就放著預設的「Fund Raising」不管,反正我們現在是找要借錢的人,對已經還錢的人沒興趣。(又不是還給我?)
Gender 是性別。Sector是產業別,農林魚牧等等。Region是地區,歐亞非美。
Sorted By我是選「Amount Left」,找那些已經快完成募款的案件,幫她們補上最後一筆款項上路。

下面列出每一個案件的案主的照片,點進去看,可以看到她們個人的履歷,跟她們對這筆資金的運用計畫。
反正就憑個人喜好跟感覺嘍,要借錢來販毒跟買賣軍火的,應該不會寫在上面,所以好像都沒太大差別。
我最在意的是每個案件右下角的「Field Partner」的評價,就是實際在當地進行收放款的機構(大概像是我們的農會吧?)
選個五顆星的,心裡面比較放心。我的善心很薄弱,不想多受折磨。 

5.放款,填信用卡號。
看完案主資料,可以在右上角選要放款的金額,以 25 USD 為單位,選好了之後點「Lend Now」。
Kiva 的網頁會請妳再確認一次「還要借錢給另外一個案主?(好像「是不是還要買別的書?」一樣)」或是就直接 checkout 了。

這時候 Kiva 會插進來一頁,請妳 donate 給 Kiva。
因為 Field Partner 有拿到案主的利息錢,但是 Kiva 這組織本身要靠 donate。
我是想等這筆錢完整的還回來再 donate 吧…
然後就是填信用卡號了,這也不是什麼大學問,就不說了。
 
Paypal
6.Paypal
實際上是因為 Paypal 的金流機制,讓我們這些錢可以好像跨國洗錢一樣,這樣順利的流去南美洲,然後到時候再流回來。
所以似乎最終還是要擁有一個 Paypal 帳號,這樣當案主還錢的的時候,才有地方可以放還回來的錢(妳的 paypal 金融帳戶)。
詳情請看:
http://www.kiva.org/about/faq#How_do_I_pay_if_I_dont_have_a_PayPal
http://www.kiva.org/about/faq#When_I_pay_through_PayPal_is_PayPal
所以就當作是省下每次都要重新輸入信用卡號的麻煩,申請一個 paypal 帳戶,並且用一張信用卡來跟這個帳戶連結吧。
關於 paypal 更詳細的說明,請看這篇:
http://forum.ruten.com.tw/replylist.php?article=584644


7.案主還錢之後呢?             
              案主還錢之後,錢就會落到你的 paypal 帳戶,應該就可用這筆錢直接支出,借給下一個人。
              或是放著不動,等著下次買 amazon 的書的時候用。
              或是領出,退到你的信用卡帳戶。


最後再嘮叨一下,我覺得 Kiva 最吸引我的,主要還是在於看到「世界如何被改變」了。
靠著新觀念跟網路技術,我們就可以對十萬八千里以外的世界,實際上做些什麼。

包括我的很多人,偶爾都會注意到美國歐洲日本的物價水平比我們高,所以去歐洲旅遊很貴,要存幾個月的錢才能去巴黎玩,爽兩個星期。
Kiva 就是讓我們反過來花錢,我們存兩三天的錢,就可以讓這些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爽好幾個月,效益大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最後大多也還得回來。
我父母小時候都是吃過美國援助的食品長大的,出來跑總是要還的,就當作在還嘍。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Kiva 微型貸款


我對捐錢這種善事,一直有心理障礙。
一來是怕善心被誤用。我怎麼知道他們拿了我的錢,是不是拿去蓋大廟大教堂?
二來是覺得自己的經濟狀況也稱不上是富裕,光是存自己的養老金都來不及,就沒道理把錢白白給別人。
三來是覺得,與其幫助不認識的人,倒不如幫助認識的人。

雖然我不偷不搶,也是會買版權軟體音樂,但也絕對稱不上是個好心人。
死後大概不會下到 B18,但應該也上不了頂樓看夜景。

有一天在看 RichyLi 的 blog ,看到這個: 私募基金金主週記:Kiva 微型貸款初體驗
又看了一下這本書的試讀頁: 窮人的銀行家
於是決定來試試看。
這些錢不是捐款,而是貸款,到最後是可以拿回來的,因此解決了我的心理障礙。
雖然實際上是損失了利息,或是共同基金的潛在獲利,但是很多人共同基金買到最後,其實是賠錢的啊。(例如:我)

就算不為了做好事,也可以當作是體驗網路如何改變世界。
跟網路有什麼關係?因為有網路,使得個人更容易接觸個人,可以進行這種小額放款,幫助了那些理想家改變世界。

搞訂了 paypal 之後,終於達成了我第一次的放款:
http://www.kiva.org/lender/pachinko
以後應該就不用跟電影「威龍闖天關」裡面的狀師一樣,為了生孩子有XX,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幫人打官司做善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