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聊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聊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Yolanda Heredia

講到 七片DVD
「(放下 whisky 酒杯)
喔,Yolanda Heredia!很多長尾裙的花招都是她開始作的,那個誰(Concha?)跟誰都是跟她學的。你們去看六七零年代比較早的長尾裙,也是美,卻只是幽雅,還沒有現在那麼多花招。」


Beta 老師說
「是不是跟Merche Esmeralda一樣,在中年之後因為生活上的變化,因為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悟,而完全走向另一種風格~唉~(Miragros Mengibar / Yolanda Heredia / Merche Esmeralda三位女舞者是Matilde Coral最有名的三位弟子,都是以長尾裙la bata de cora著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TMtpiEJN_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QPkZNn564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LAWkfiNkUU&feature=related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COSCUP 2010 第二天小感

第一天我這 1/4 議程看到最好的演講者是宗豪先生(連結),所有能上去講點東西的人都是寫程式的大大,不過「別讓聽講的人睡著」跟 programming 能力就是兩回事了。
宗豪是一個比較優秀的演講者,聽他的演講會有種在心中隨著音樂節奏喊「gogogo!」的感覺。


第二天最有印象的講者是,從 google跳槽到台達電的翟本喬先生。
事後想想,他演講內容的重點其實既不是 open source(他用了一個 apple II 程式來跟 open source 作最低程度的切題),也不是 google(因為他已經離職了),更不是台達電(因為他都在講 google)。
比較像是一個胸懷願景的前輩分享他的經驗吧,而他的願景就是一邊達到環保、省電、愛地球的同時,順便幫公司弄大生意賺大錢。(連結一)(連結二

從他的經驗分享我看到的是:
一個能「把程式寫好」的軟體工程師已經不簡單。
而把程式寫好之外,還能細心的發現、計算、並且「用正確的方法攻擊正確的問題」,就能把他「寫好程式」的能力用在對的地方,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再加上能清楚表達自己意見、並且說服別人的口才,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天才。



講到台達電跟省電這兩件事情,又讓我想到這個「減碳生活 blog」(連結)。
假設 blog 版主對耗電量的計算大致上正確,我們看看這數據:


1.兩人搭電梯上下九樓兩次(0.176kg)
2.使用日光燈管八支兩小時(0.32kg)
3.使用電腦十小時(0.19kg)

這顯示我們隨手關燈、關電腦、拔插頭省下來的電量,可能還不及我們搭兩三次電梯。
這可能是因為,電梯是一種超級笨重的東西,裡面有齒輪啊、大鋼纜啊,要讓它動起來遠比讓小小的電腦進行運算,來得費電多了。
真的想要省電減碳,就要省在刀口上,別再對電源開關斤斤計較的同時、又搭電梯搭得很高興了。

而且注意到,因為電梯的平衡原理,「發現一個人搭電梯下樓的耗電量,竟是一個人搭電梯上樓的107倍!」
所以如果你上班的地方是可以走電梯下樓,而妳的腿又沒有什麼大毛病的話,盡量走電梯下樓吧。
或是積極一點攔住快要關門的電梯,進電梯之後多等一下看看有沒有別人要進來,別讓電梯進行效率低的工作。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COSCUP 2010 第一天小感

對於 Doxygen 跟 GetText 的效率感到驚奇。
OpenLab 的藝術家們用 Processing 跟音樂軟體(依然是 pure data?)做出的作品,跟 AR augmented reality的商業應用,還有那些 font 也很漂亮。

那個 ukelele 音樂家/工程師試著找出軟體程式跟音樂在製作過程的共通性「都具有時間性質,都是資料結構跟資料處理問題」,還有共通的藝術特質「所謂藝術,我認為就是用精巧的手段做出精美的成果」。


Lighting talk 的快節奏真是充滿動感跟歡樂,最後一句「就算大家不留下來參加晚上的 Bof 聚會,也至少把 pizza 吃完再走吧!」真是 Yooooooooooo~
(Bof 聚會竟然會有「討論開發鋼彈」這種神奇的題目能想像嗎?)

然後就看到拿著無線電的工作人員大大,神情認真的對著無線電說「工作伙伴們注意,把 pizza 盒蓋打開,讓大家吃飯了。把 pizza 盒蓋打開,讓大家吃飯。」
認真(放飯)的女人跟男人最美麗啊~~~

在吃 pizza 時我心想著,在刻板印象中這麼一群不善於社交(但是很聰明有熱情)的人,能搞出這麼大的聚會,也真是一種令人感動的奇蹟。
大概就跟「這麼不善於組織工作的西班牙人能搞出 Festival de Jerez」 一樣的令人感動吧…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A Certain Romance


A Certain Romance
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為什麼猴子說浪漫絕跡了。歌詞談的是社群間對非我族類的排擠,而同一掛團體成員必須做同樣打
扮、懷抱同樣怒氣。要解答這疑惑,得先釐清浪漫是什麼。字典的定義是,某種引人遐思、帶著愛意或熱烈的情操、情感、或渴望。在此浪漫絕跡或可解釋為,當個
人將自己歸類為某個族群,委身於某種框架,便失去對生命的想像,不再熱切探索可能性,餘留的是對框架外的不安與排拒,擔心框架外的未知打亂原本建構的小世
界。


這寫得真不錯啊。:D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看完了 The Private Life of Masterpiece 曠世傑作的秘密

草草寫一點小感想。


看到 Munch 的 The Scream ,裡面有個畫評講了一句重要的話:
「自古以來所有的『正典』都是由上而下產生,由上層制訂成為下層效法的對象,
但在 The Scream 我們第一次看到反過來的過程。」
由此我聯想到政治學教授對社會的分層:1.貴族 2.官僚 3.中產階級 4.平民。
發現這些畫作的服務對象,剛好可以套用在這上面。

第一集中有三幅明顯就是表彰「神權/王權」而存在的。
第二集一下跳出來林布蘭跟 Vermeer,為荷蘭這些新興的中產階級富商服務。
第三集又是民族國家意識的抬頭:分別為西班牙、法國、日本服務。
北齋的巨浪是最誇張的,它服務的對象甚至是作者身後一百多年的二戰時的軍國日本。

然後第四集,出現了個人意識(the Scream)跟個人生活這種東西。
不過惠斯樂的母親後來還是被美國拿去作為「刻苦勤儉美國」的象徵。
惠媽媽是很刻苦勤儉的清教徒沒錯啦,但是畫家本人很好聲色享樂啊。

然後第五集更個人了,
都畫一些一般人生活的樣貌,而且還不怎麼苦,大家都很樂。
梵谷很酷,他就畫一瓶花,還畫了十幾幅。
「煎餅磨坊」就是大家去跳舞 party 嘛。
「大碗島夏日的星期天午后」就是大家週日下午去淡水看夕陽啊…
說到這個秀拉,我們進一段廣告

第六集甚至有兩個作品是直接描寫情慾的。
然後在一堆個人化的東西中,很不搭嘎的,怪異的達利又來畫了一個「神」。

達利的超現實主義派(Surrealism)最反的就是宗教、政府跟獨裁。
但是達利為了回到二戰後被佛朗哥將軍統治的西班牙,
竟然背叛了自己帶領的派別,跟天主教公開和好。
然後用自己的「原子神秘主義」,找來好萊塢的健美男演員當模特兒,畫出了這幅基督受難。
最後這幅畫被蘇格蘭 Glasgow 美術館的館長看上,認為可以帶動整個城市風氣,
從造船工業城市轉型成為文化都市,於是這幅畫就流浪到 Glasgow,
並且美術館館長很聰明的買斷了版權,因此讓美術館賺了一大筆紀念品的授權費。

最後達利晚年的一段電視採訪說了:
「我相信神,但我信得不夠堅定。
我多麼希望我能夠真正的相信,那麼許多問題將不再困擾我。
尤其是死亡,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慄。」

到這邊我在想,到了現在這時代,因為資訊流通,人的知識也發達。
這時候一幅基督受難,已經可以不再單純為宗教服務。
它一來(的確還是)服務了宗教。
二來服務了畫家本人回家鄉的企望。
三來服務了千里之遙的一個城市,畫家本人甚至都沒去過 Glasgow。
有一點「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感覺。

話說回來,當初達文西畫最後的晚餐的時候,他真的是用自己的技藝去服務宗教嗎?
還是反過來讓宗教服務自己的畫作,作為表現自己才能的一個題材?
那時候也沒記者去採訪達文西,所以也不可能知道了。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The Private Life of Masterpiece 曠世傑作的秘密


之前看到 richyli blog 上推薦的這套「The Private Life of Masterpiece」
覺得很有趣,影片應該比介紹畫作的圖書來得容易消化。
因為我的小朋友比較少,就從圖書館預約借來看,現在也看了一半,到第四集講 Munch 的 The Scream。




影片當然會提到畫作技巧(濕壁畫乾壁畫? fresco?)我不是專業,也只能姑且看看。
引起我更多興趣的部分,是畫作背後時代的故事,跟人的故事。
有畫作本身遭受的的悲慘待遇,例如「最後的晚餐」、「The Battle of San Romano」跟「耶穌復活」
或是描寫大時代故事的「El Tres de Mayo 1808」跟「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也有僅僅因為畫家為了餬口而產生的,「The Art of Painting」(畫家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作者)
跟「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看到現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某幅畫本身,而是「葛飾北齋」的一段話。

這日本的版畫家「葛飾北齋」畫了一輩子浮世繪,到了晚年可享清福的年紀,因為好賭的孫子敗光家產而必須繼續工作。
而 60 歲開始畫出一系列以富士山為主的成名作,在一段關於自己畫作的自傳裡面他寫到:

我六歲開始臨摹,一直到五十歲才做出一些小有名氣的的作品。
但在我七十歲之前的作品,真的都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我在七十三歲才掌握了蟲魚鳥獸的身體結構,還有植物生長的姿態。
如果我繼續努力,到八十六歲應該可以更加進步,到了九十歲就能看透它們的自然本質。
到一百歲,我就可以完全瞭解它們的神髓。
一百三、四十歲,我筆下每一點每一畫,都能栩栩如生。
希望老天賜給我這麼長的生命,讓我證明所言不假。


可惜大師沒能活過百歲,死前的遺言是:「如果老天能再給我多活十年……也許五年就好,這樣子也許我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謙卑到認為自己還不夠格稱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卻又驕傲到期許自己終於能成為畫神,而願意付出一生追求卓越,這就是藝術家精神哪。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政治學筆記 20090306

本週金句:
Every single brain is absolutely individual, both in its development and in the way it encounters the world.
Your brain develops depending on your individual history.
Gerald Edelman
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09/feb/16-what-makes-you-uniquely-you





政治學書單,有同學問到,這十六本書裡面,大多不直接跟政治有關。
例如 Jared Diamond 的「槍砲、細菌與鋼鐵」跟 Edward Wilson 的「Consilience」。
教授的解釋(辯解)是…他並不打算把「政治學」侷限在它的「應用科學」層面,希望大家能以更高層、更抽象、也更通用的觀點入門,然後再切入到實作層面。
(我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寫程式,這就好像是先學了資料結構跟演算法之後,才去研究怎麼去弄 CSS 版面或是 ListCtrl 啦。)


提出問題的同學不放棄,更深入問了「如果只能選一本書…」,教授想他是醫學系的學生,就說「那你就去看 Wilson 的 Consilience(知識大融通

) 吧!」


貴族理念。
教授寫出六個句子,開始解釋。
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
cui servire est regnare
Noblesse Oblige
nil admirari
otium cum dignitate
schickgals gemeinschaft


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 意思是說「作為獨立個人的原則」。
必須要有「主觀性」。要能夠對自己負責。
必須要有「戰鬥性」。人生時時刻刻都在戰鬥,就連睡覺時也有免疫系統的戰鬥。
教授說,「我們從西餐裡面就可以看到這兩點啦。西餐都是人人分開的,餐具就是刀叉,時時刻刻準備要戰鬥。」(………真能扯)
然後又講到有學生送了兩隻雞給教授拜年,但是學生卻不敢殺雞,所以教授燒開水,去雞毛,做好菜,結果學生吃了百分之九十的雞。
要吃肉,就要能忍受殺害動物的血腥跟料理的麻煩。
然後又講到看日本美食節目,大廚料理活蝦時,蝦子臨死前的掙扎,讓旁邊看的小孩子興奮得拍手「好像很好吃的樣子!」,教授因此覺得,日本這個國家,是有未來的,因為他們可以正視事物的血腥面。
然後(真是旁徵博引,我想不記得都很難)又講到秘魯的軍隊養尊處優,所以打不過習慣山地生活的游擊隊。秘魯曾經試圖改革,請 CIA 派打過越戰的專家幫忙訓練。專家首先從訓練軍隊自己料理食物、然後自己去山上打獵開始。受到天主教會批評之後,就終止了,導致秘魯軍隊繼續的積弱。

講到「attitude 決定 altitude 態度決定高度」,教授認為 attitude 已經是實作層面,應該從 aptitude 養成。
如果有了 aptitude,就會有對應的 attitude。
如果自己的內心不真的相信某件事情,那麼假裝成相信,達成一般人所謂的圓融,也沒什麼意思。
尼采說: if we know WHY, then HOW can take care of itself


cui servire est regnare

意思是說,貴族服務的方式是「統治」。
說到日本的統治階級是「武士」,失去主人或工作的武士則稱為浪人 ronin。雖然已經變成了浪人了,可是還是衿持自己的身份,不會做不合身份的工作,於是就會被餓死。這是時代眾多悲劇之一。
所以挨餓的台大學生還是要「治國平天下」,不要想著開攤販賣雞排當清潔工過一輩子。
講到不合身份,嘀咕了一下。其實很簡單的播報氣象,用了空軍少將跟上校退役的人來當氣象主播,表面上看起來很專業,但實際上把年輕人的路都堵住了。氣象又不是大牌來報就會從雨天變成晴天…

講童子軍治國(很多政治系畢業的學生們):問題從來就不是在於年紀,而是在於沒有學識,不懂邏輯。
武則天從小就有機會在皇帝身邊實習統治天下,所以日後能順利奪權。

Noblesse Oblige
貴族的責任。國家有難必須先死。拿過綠卡還在爭辯什麼法律問題,這從來就不是法律問題,而是道德問題。很多人都去美國留學過,這些台面上的人真當大家都是傻子嗎?

nil admirari(wiki:shocked at nothing)
格局大的人必須對小成敗冷淡。也就是前總統說過了「處變不驚」啦。讀世說新語有很多這種故事。
(想到 dune 裡面 Duke Leto 第一次去巡視香料採集車,遭到沙蟲攻擊,Leto 冒險救人,對昂貴的香料採集車卻不怎麼在意。「損失了一台車,揮揮手就過去了。」 )

講了這四點就到了下課的時間了。
這一堂課教授依然使用了很多不怎麼政治正確的形容詞來強調論點,把台下的同學們逗得大笑鼓掌。
本人因為已經出社會多年,而且專長就是維持表情呆滯,所以不為所動只是微笑。
心裡面卻在想著,教授有沒有注意到台下有個我非常的 nil admirari ,有大將之風啊………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笄齡舞會



今天開始上第二學期的政治學。
教授講了一些他自稱的「閒聊話題」,例如大學的意義在於「培養巨人般的長腳,以便於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跨越,並且順便踩出巨大的腳印。」
講到把「建國中學國中部一班十人去考才考上一人」的台北工專改成台北大學是愚昧的決定。
講到台灣太過重視數字、GDP、人口、收入,這些有形的東西而忽略的無形的東西,相比起來荷蘭英國那樣的小國能夠控制一堆海外殖民地。
另外 1941 年法國 250 萬軍隊在兩週內被納粹德國打到巴黎,是因為精神力量不夠等等。


最後為了配合他所謂的國家的政治 5P: place position policy police professinal army。
講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叫做「國際笄齡舞會」:
http://www.wretch.cc/blog/juyacw/7761693

教授用一種好像要分享秘密的口氣說:這對外面的普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則娛樂新聞,但是妳們各位上過政治學,就知道該怎麼解讀了。
你們看:
「男伴 有一個是軍人
女孩的男伴選擇同樣充滿貴族氣息。「國際笄齡舞會」要求每位女孩要有兩位男伴,一位著正式西服,另一位一定是軍人。每年都會有位於新英格蘭地區的西點軍校、美國海岸防衛隊軍官學校、美國最古老的私立軍校諾唯爾大學與美國海軍官校的學生在場,充當女孩的男伴。

就知道對於歐洲跟美國來說,軍隊是多麼的重要。對於東方社會來說能夠進展到有 police 都是很正常的,因為符合良心。
但是要養成「以殺人跟破壞為專業」的軍隊,這不符合良心,就進入到 science 的領域了。

我聽了真的有種「被打敗了啊…這樣也能扯」的感覺,又覺得他講得還蠻有道理的。
突然由此聯想到了(登登登登)古羅馬的「光榮資歷」:
一個要進入政壇的人必須經過文官經歷(審計官、財務官等等)跟武官經歷(前線攻打/防守外敵),
這樣才可能順利進入元老院然後選上執政官。
我也中毒很深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