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menco 舞劇「秘密」觀後感
這是迷火 flamenco 舞團在台北藝穗節的演出。
我依照號碼牌順序進場選定了座位之後,就開始看表演團隊準備的「玫瑰介紹」投影片。
這個團隊似乎對開店很有興趣,上次「料理愛情」是開餐廳,這次是開花店。
美麗大方的工作人員出來通知大家表演要開始,也是用「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花店」這樣的台詞。
第一首舞配合文宣台詞寫的「老木櫃子深處裡的那罈酒?青春正盛時的那些”不應該”!」
青春正盛的舞者徐曉瑩跟陳筱晴就拿著、踢著一罈酒,出來跳舞了!
然後就似乎是一個女孩子的人生歷程。
高中的年少輕狂,離家到外地發展的窮困跟辛苦,不被接受祝福的愛情,被工作孩子多重擠壓的忙碌人生…
舞跳得很好,音樂也好。
演戲也演得好。後來有一段舞者陳宇萍演一個拜金女之類的,被珠寶項鍊物慾折磨又抗拒不了,只好抱著頭舞來舞去那樣,表情不錯啊~
中間有一段舞蹈的離場是跟音樂配合的。
鋼琴彈一段,一個舞者離場了,再彈一段,又一個離場,再一段,又一個。
我超愛這種精心安排啊~
進場也是。
舞者跟著音樂,脫下上班族 OL 裝,換上舞衣舞鞋,開始跳舞。
舞者跟著音樂,穿著浴袍隨意的走到筆電前瀏覽了一下,伸個懶腰,換上舞衣舞鞋,開始跳舞。
某一幕場景介紹寫著「那就把妳裝到 XX 裡面一起帶走好了!」,就有一個 XX 真的被推出來,然後 XX 被打開,舞者開始跳舞。
換場時擺道具的工作人員也是在演著戲的,雖然我覺得既然她們也在演戲了,可能可以給她們一點光吧不用全暗吧…
總之這個演出完全沒有之前「料理愛情」的「這個演出我想最大的敗筆就是換場」這個問題。(連結)
讚~
不過我得(再說一次)我真的看不懂這個故事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是,
擁有「秘密」要向大家訴說的主角是誰呢?是徐曉瑩還是陳筱晴?
還有每段每段表演中,舞者跟角色的對應是固定的嗎?比如說陳宇萍在第二段演了一段強悍的清潔工頭,跟她第五段演的拜金女是同一個人嗎?
我認為如果舞者<==>角色的關係不是一對一固定的,或是每段劇情的主角是會換的。
在舞者不夠用的狀況下,要更明確告訴觀眾:
「嘿!雖然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題目(例如愛啦、女性啦),但這些是一小段一小段角色不串連的獨立小故事,這就像是電影『巴黎我愛妳』那樣。不要搞錯嘍!」
表演者要同時跳舞跟演戲很辛苦,其實台下觀眾要同時看懂舞跟看懂戲,也要花腦力哪。
我覺得「舞劇要不要自己生劇本」這問題,就跟「所有的軟體工程師都被教導要善用別人發明過的輪子,而不要輕易嘗試自己作輪子」這問題類似。
看起來有兩種完全互斥的規則:
1.重新用已經發明的輪子(或是生出沒人想過的新奇劇本),因為它們已經受到很多次的檢驗了。(連結)
2.要自己發明輪子,才會合用。(連結)
這兩個連結有兩句觀念可以借來用:
1.「舊程式碼已經被用過也被測試過。」
2.「如果是核心的事業功能,不管是什麼都要自己來做。」
一個經典的老劇本像是,羅卡、莎士比亞、王爾德寫的,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們「被驗證測試過,是真正描述了人性最重要的問題跟關懷」。
如果真的要自己編劇本(但這件事情真的是「核心的事業功能」嗎?)
先讓那個劇本放到「某某劇團表演課成果發表」之類的場合作測試,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故事還可以接受,甚至流下了幾滴清淚,
然後再想想看要怎麼把它做成跳舞的版本。
不然這樣便宜票價卻有超值的近距離的舞蹈表演,最後大家覺得「舞跳得好美音樂也配得好棒」之餘卻多了一個「但是故事怪怪的」,
實在是很可惜哪…
我依照號碼牌順序進場選定了座位之後,就開始看表演團隊準備的「玫瑰介紹」投影片。
這個團隊似乎對開店很有興趣,上次「料理愛情」是開餐廳,這次是開花店。
美麗大方的工作人員出來通知大家表演要開始,也是用「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花店」這樣的台詞。
第一首舞配合文宣台詞寫的「老木櫃子深處裡的那罈酒?青春正盛時的那些”不應該”!」
青春正盛的舞者徐曉瑩跟陳筱晴就拿著、踢著一罈酒,出來跳舞了!
然後就似乎是一個女孩子的人生歷程。
高中的年少輕狂,離家到外地發展的窮困跟辛苦,不被接受祝福的愛情,被工作孩子多重擠壓的忙碌人生…
舞跳得很好,音樂也好。
演戲也演得好。後來有一段舞者陳宇萍演一個拜金女之類的,被珠寶項鍊物慾折磨又抗拒不了,只好抱著頭舞來舞去那樣,表情不錯啊~
中間有一段舞蹈的離場是跟音樂配合的。
鋼琴彈一段,一個舞者離場了,再彈一段,又一個離場,再一段,又一個。
我超愛這種精心安排啊~
進場也是。
舞者跟著音樂,脫下上班族 OL 裝,換上舞衣舞鞋,開始跳舞。
舞者跟著音樂,穿著浴袍隨意的走到筆電前瀏覽了一下,伸個懶腰,換上舞衣舞鞋,開始跳舞。
某一幕場景介紹寫著「那就把妳裝到 XX 裡面一起帶走好了!」,就有一個 XX 真的被推出來,然後 XX 被打開,舞者開始跳舞。
換場時擺道具的工作人員也是在演著戲的,雖然我覺得既然她們也在演戲了,可能可以給她們一點光吧不用全暗吧…
總之這個演出完全沒有之前「料理愛情」的「這個演出我想最大的敗筆就是換場」這個問題。(連結)
讚~
不過我得(再說一次)我真的看不懂這個故事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是,
擁有「秘密」要向大家訴說的主角是誰呢?是徐曉瑩還是陳筱晴?
還有每段每段表演中,舞者跟角色的對應是固定的嗎?比如說陳宇萍在第二段演了一段強悍的清潔工頭,跟她第五段演的拜金女是同一個人嗎?
我認為如果舞者<==>角色的關係不是一對一固定的,或是每段劇情的主角是會換的。
在舞者不夠用的狀況下,要更明確告訴觀眾:
「嘿!雖然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題目(例如愛啦、女性啦),但這些是一小段一小段角色不串連的獨立小故事,這就像是電影『巴黎我愛妳』那樣。不要搞錯嘍!」
表演者要同時跳舞跟演戲很辛苦,其實台下觀眾要同時看懂舞跟看懂戲,也要花腦力哪。
我覺得「舞劇要不要自己生劇本」這問題,就跟「所有的軟體工程師都被教導要善用別人發明過的輪子,而不要輕易嘗試自己作輪子」這問題類似。
看起來有兩種完全互斥的規則:
1.重新用已經發明的輪子(或是生出沒人想過的新奇劇本),因為它們已經受到很多次的檢驗了。(連結)
2.要自己發明輪子,才會合用。(連結)
這兩個連結有兩句觀念可以借來用:
1.「舊程式碼已經被用過也被測試過。」
2.「如果是核心的事業功能,不管是什麼都要自己來做。」
一個經典的老劇本像是,羅卡、莎士比亞、王爾德寫的,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們「被驗證測試過,是真正描述了人性最重要的問題跟關懷」。
如果真的要自己編劇本(但這件事情真的是「核心的事業功能」嗎?)
先讓那個劇本放到「某某劇團表演課成果發表」之類的場合作測試,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故事還可以接受,甚至流下了幾滴清淚,
然後再想想看要怎麼把它做成跳舞的版本。
不然這樣便宜票價卻有超值的近距離的舞蹈表演,最後大家覺得「舞跳得好美音樂也配得好棒」之餘卻多了一個「但是故事怪怪的」,
實在是很可惜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