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火 flamenco 舞劇「四季」觀後感
時間:2009/10/24 晚上
地點:迷火 flamenco 舞團排練室
團體:迷火flamenco 舞團
先聲明,我在迷火學舞,也認識台上的舞者,所以觀點難免偏頗。
對於我這樣非專業的人來說,要具體的說出一點比「好棒」、「看不懂」還深入的觀後感,是有點難度的。
我發覺,跟我觀賞過的其他相關作品比較,會是一個好的下手方法。
所以我接下來用這種方式來敘述。
大概會講得東牽西扯的吧,請大家海涵。(拱手)
首先拿來比較的就是迷火 flamenco 舞團上一齣作品「料理愛情」。
「四季」的換場流暢感比「料理愛情」好多了,不再有被純演戲跟純音樂打斷的感覺,
換場時播放了電腦動畫跟外拍短片,感覺台上還是持續有著事情在發生,而不是全部暗下來讓觀眾沒了焦點。
我那幾天看了國光劇團的金鎖記DVD,看到一半發現,根本察覺不到換場這件事情。
倒帶回去研究,換場時雖然燈光變暗,卻都還有演員在演戲。
有一段是姜家在分家產,演員一一列舉家產分配歸屬,台上的道具也隨著搬來搬去。
而搬動道具的工作人員也都穿著家僕的服裝,感覺就好像戲中姜家的家僕。
由此我得到一個(外行人野人獻曝的)換場心得:
換場時,有戲有音樂有動畫,會比全暗好。
穿著融入劇情服裝的工作人員,會比全黑服裝的工作人員好。
越不希望觀眾看到反而越顯眼,倒不如就直接演進去。
再來比的是「劇」的部分。
「四季」前一個週末,我看了國光劇團的新戲「狐仙故事」,莫名其妙哭的西哩嘩啦。
等到看了「四季」,發現「四季」沒辦法讓我眼眶濕潤。
再更細想,「四季」的戲劇部分根本很淡,它真的就只是「四季」,而沒有作為情感共鳴對象的「人的故事」。
而我是會被「劇情」跟「文字」感動、卻很難被「肢體」感動的人。
所以當我看不懂裡面的那個「故事」,我就無法感動。
有趣的是「四季」比「料理愛情」好的地方,就是在於沒有太多劇情,
但這也是它不夠好的地方。
而我想到這邊也發覺,拿國光劇團的作品跟「四季」比是有點不妥的,
因為「京劇」本來就比較著重劇情跟歌唱,她們跳舞比較少啊……
想著想著,我腦子裡面突然間就想到「白納德的女兒」。
「白納德的女兒」是去年七月的一齣 flamenco 舞劇:
http://www.mirasol.com.tw/messages0.php?page_num=4
雖然印象已經很模糊,但回想起來,「白納德的女兒」是在「舞」跟「劇」中間抓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首先它不說很多話,都是用舞或動作來演出來。
我記得有被說出來的台詞,就只有神秘男主角的名字「Pepe~ Pepe~」而已
但在這不說話的過程中,我還是充分的瞭解劇情,然後盡情欣賞舞劇,
因為劇情並不複雜,在節目單上幾句話就寫完了。
再扯遠一點,我發現西班牙舞蹈電影導演 Carlos Saura 的電影作品中,
應該很厲害的「Flamenco 三部曲:血婚、魔愛、卡門」,在我心目中的喜好都低於「Salome」,
原以為是因為演女主角的 Salome 身材實在太好。
不過現在想起來,也是因為 Salome 劇情簡單易懂,很容易用跳舞來講出來。
「Flamenco 三部曲」都有讓我討厭的「舞、劇分離」的缺點。
為何「血婚」跟「卡門」這種「在舞蹈教室排練 flamenco」劇情,
會希望一般觀眾共鳴呢,我實在想不透…
回到「四季」,舞的部分我就不多說了,就真的都跳得很厲害。
歌手吉他手也棒,吉他手甚至還配合劇情耍了一個「翻滾吧吉他!」的炫技,把我逗樂了。
最後我個人的結論,也許(我個人喜歡的)舞劇的「劇」,必須簡單到不壓過舞,
但卻又不能太過簡單到只是抽象觀念不成個劇,以致於觀眾無法寄託情感。
如果能用現成的經典劇本,像是 Lorca 的白納德的女兒、王爾德的 Salome、張愛玲的金鎖記,
會是一個讓製作者跟觀眾都省事的作法。
莎士比亞跟王爾德有很多劇本可以用吧。「當代傳奇劇場」就用京劇演過了「李爾在此」。
如果能再加上白納德的女兒一樣,有「戲劇教授暨佛朗明哥舞者 Teresa Barja 執導」,似乎會更好。
但是又有幾個「戲劇教授兼舞者」呢?
然後迷火排練場的椅子,持續以五百塊的價位很難坐,
不過回想起來看「白納德的女兒」的皇冠小劇場,大家是坐長條椅甚至是地上。
所以好像這就是現況也沒什麼好嫌的………
留言
版主回覆:(07/17/2009 05:23:51 PM)
妳~為~什~麼~要~回~應~去~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