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ivate Life of Masterpiece 曠世傑作的秘密
之前看到 richyli blog 上推薦的這套「The Private Life of Masterpiece」 覺得很有趣,影片應該比介紹畫作的圖書來得容易消化。 因為我的小朋友比較少,就從圖書館預約借來看,現在也看了一半,到第四集講 Munch 的 The Scream。 影片當然會提到畫作技巧(濕壁畫乾壁畫? fresco?)我不是專業,也只能姑且看看。 引起我更多興趣的部分,是畫作背後時代的故事,跟人的故事。 有畫作本身遭受的的悲慘待遇,例如「最後的晚餐」、「The Battle of San Romano」跟「耶穌復活」 或是描寫大時代故事的「El Tres de Mayo 1808」跟「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也有僅僅因為畫家為了餬口而產生的,「The Art of Painting」(畫家是「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的作者) 跟「葛飾北齋」的「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看到現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某幅畫本身,而是「葛飾北齋」的一段話。 這日本的版畫家「葛飾北齋」畫了一輩子浮世繪,到了晚年可享清福的年紀,因為好賭的孫子敗光家產而必須繼續工作。 而 60 歲開始畫出一系列以富士山為主的成名作,在一段關於自己畫作的自傳裡面他寫到: 「 我六歲開始臨摹,一直到五十歲才做出一些小有名氣的的作品。 但在我七十歲之前的作品,真的都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我在七十三歲才掌握了蟲魚鳥獸的身體結構,還有植物生長的姿態。 如果我繼續努力,到八十六歲應該可以更加進步,到了九十歲就能看透它們的自然本質。 到一百歲,我就可以完全瞭解它們的神髓。 一百三、四十歲,我筆下每一點每一畫,都能栩栩如生。 希望老天賜給我這麼長的生命,讓我證明所言不假。 」 可惜大師沒能活過百歲,死前的遺言是:「如果老天能再給我多活十年……也許五年就好,這樣子也許我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謙卑到認為自己還不夠格稱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卻又驕傲到期許自己終於能成為畫神,而願意付出一生追求卓越,這就是藝術家精神哪。